中排損壞原因及處理
某廠陽離子交換器中排損壞原因及處理
一、原因分析
除鹽水制水設備中為什么離子交換器會出現不能在高負荷下運行呢?經過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,一般情況為離子交換器內部結構存在著缺陷:
(1)離子交換器在運行過程中易形成樹脂干層。離子交換器在運行中樹脂會出現干層,這是因為它們的離子交換器用進口閥調節運行流量,交換器長時間處在低壓的狀態下運行,*后積聚在樹脂層內形成干層,從而給離子交換器中排損壞創造了基本條件。有資料介紹,離子交換器在0.4—0.6MPa的壓力下運行可以消除樹脂產生干層的現象,而我廠的離子交換器運行壓力大多為0.35—0.37MPa,與資料介紹的數據相比稍有偏低。
(2)運行中樹脂壓脂層的壓差過大,是中排損壞的根本原因。我廠的離子交換器其實也是一臺二級過濾器,當無閥濾池或者前級過濾設備運行工況不穩定或設備有故障時,或周圍環境存在污染,如合成氨廠污染大量的懸浮物會穿透濾水設備而進入離子交換器,在其樹脂壓層內聚集,從而使離子交換器進出口壓差增大,在運行中易對整個中排裝置產生很大的應力。
在一般情況下,離子交換器中排裝置損壞是從支管發生彎曲開始的,根據離子交換器中排裝置向下彎曲的初始情況,運用材料力學進行分析,假設離子交換器中排裝置的支管采用DN32的不銹鋼管制作而成的,通過計算其中1根*長支管的彎曲變形情況可知,即:當*長的1根支管出現向下彎曲變形時,其壓脂層上下的壓差為0.0441MPa。而一般的離子交換器進出口起始壓差約為0.035—0.045MPa。
(3)長期的超負荷運行是離子交換器中排損壞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離子交換器在運行中常常出現頂表,其運行流量超過150t/h,運行流速超過了30m/h?;旌想x子交換器常常維持在270t/h的負荷下運行,運行流速甚至達到85m/h。
(4)系統改造不盡合理,是離子交換器中排裝置易損壞的一個重要原因。離子交換器沒有進出口壓差監測系統,當設備高負荷運行時,沒有評判標準,易失去控制。
四、解決辦法
根據上述分析可知,造成離子交換器不能高負荷運行的原因,可通過運行和設備兩種途徑分別加以解決。
運行方面
1、制離子交換器的運行壓力。通過控制其出水閥開度的辦法調節離子交換器的運行壓力,使之盡可能達到或接近0.4Mpa以上壓力運行。
2、在制水過程中監測離子交換器兩端的壓差,使之盡可能保持在0.1Mpa以內。經試驗發現,當離子交換器運行壓差較大,以充分小反洗后,其壓差僅能下降到0.055Mpa左右。在運行過程中當離子交換器壓差≥0.1Mpa時,應立即停運進行小反洗以去除壓脂層中的懸浮物,使之兩端壓差變小,這種方法十分簡便奏效。
3、格控制設備的運行負荷。離子交換器運行流量嚴格控制在120t/h以內,混合離子交換器嚴格控制在200t/h以內。同時離子交換器運行流速在設計上應取值20-25m/h,陰離子交換器運行流速在設計上可以取值25-30m/h,而混合離子交換器的運行流速應盡可能控制在60m/h以下。
4、控制好預處理的出水水質,對清水濁度進行定期監測。如澄清池運行工況不好,清水經無閥濾池過濾后濁度仍然較大,應立即采取措施,使之恢復正常。
設備方面
1、現有的預處理系統進行大修。在大修中發現1號無閥濾池的格柵支撐水泥柱有些已經倒塌,造成了清水室與濾水室短路,澄清池出水在無閥濾池中實際上未經過濾,從而使大量的渾濁物直接進入離子交換器,造成離子交換器內過水不暢,形成較大的壓差,當形成的壓力超過一定的限度時,就會造成離子交換器中排彎曲變形。
2、離子交換器的中排支撐槽鋼進行了加固處理。支撐槽鋼的數量由2根增加至4根,并在*長的槽鋼上進行背靠背的焊接一根短槽鋼,以增加其強度。槽鋼加固后,經計算離子交換器中排*長的一根支管可承受ΔP為0.14Mpa的壓差而不會被壓彎,實踐證明:此時離子交換器運行流速可增至40m/h以上。
3、擬定取消中間水泵。由于系統沒有中間水箱,因此我們考慮取消中間水泵而適當提高清水泵的揚程運行,這樣既簡化系統,又降低系統的檢修維護費用。
4、采用新型中排支管。原有支管滌綸套包扎以后體積較大,易老化開裂而造成中排漏樹脂,所使用滌綸套支管的設備維修周期較短。近年來德國、日本先后采用了插管式支管,它使整個中排裝置位于壓脂層上部。從而避免了壓脂層壓差過大對中排裝置造成的不利影響。由于插管式支管布水性能較差些,近兩年國內開始采用了T型不銹鋼繞絲中排支管,該支管通過不銹鋼絲間的縫隙進行濾水,它的受力面積較小,布水效果比滌淪套支管更好,同時還可以免去經常更換滌淪套而帶來的麻煩。